close

!!注意!!
以下將劇透《皓月奇譚》第一部「魔神仔與林中少女」,小說內容的核心真相,
建議還沒閱讀正文的人先去看完,或者不在意被劇透再繼續看下去。

介紹網站:《皓月奇譚》
undefined
【關鍵字】妖怪、異能、奇幻、戰鬥

故事起源
這是《皓月奇譚》的緣起,也是整個東番異聞錄系列的由來。

2011年,彼時剛跟夥伴們完成一個大型作品,正在休養身心的時候,朋友推薦了以日本鬼怪為主題的遊戲,冬のいもうと(冬之妹)的《糖衣》。
自己又接著去玩《SALAMADER》,完食的感想是──好燃好帥好酷炫!我也想寫妖怪打架的本土奇幻故事!
不料,寫作初期就遇到瓶頸,即當時沒什麼人在研究臺灣妖怪,又或者還不成氣候,導致難以取得具體可運用的本土元素。
具有代表性且能象徵臺灣,不是人類又很強的神話生物,直覺是想到原住民傳說《巴冷公主》中的百步蛇王──衷心感謝有臺灣團隊把故事改編成遊戲,我才有緣知道這個典故。
本人從小就喜歡異類婚姻譚,從《白蛇傳》到《仙劍奇俠傳》,包括《蛇郎君》跟《巴冷公主》也是,真實身分是「百步蛇」的男主角,搭配一位「原住民」女主角的設定就這樣拍板定案。
然而,這個故事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世界觀,也就牽涉到兩個重大問題:百步蛇如何成為妖怪界霸主?又是為了什麼理由而戰鬥?
 

苦思的結論是從歷史下手,先前為了寫國家擬人的二創遊戲劇本,翻了不少臺灣史相關書籍,其中有兩段史實是判斷自己無法駕馭,盡可能淡化並跳過的:一是近代的二二八事件,二是清領時期的分類械鬥。
分類械鬥當中,又以原住民v.s.漢人,閩南人v.s.客家人,這兩種組合特別讓我在意,隱約覺得「爭奪地盤」可以變成故事主題。
追根究柢,百步蛇王是原住民族的典故,問題我沒有原住民血統,身邊也沒幾個原住民朋友,實在沒把握往這個方向去寫,於是研究起閩粵械鬥。
歷史的演進,彷彿是巨大的食物鏈──漢人把原住民趕到山上,閩南人把客家人趕到丘陵,外來者再排擠本地人權益,掠奪殖民地的資源。
撇掉史實不說,既然要寫奇幻小說,當然必須往怪力亂神路線去思考,比如尚武的客家人會打輸,背後或許有妖魔鬼怪的介入,協助閩南人打仗?

構思劇情的過程,偶然看到一則關於虎爺的短篇動畫,實不相瞞我超困惑:虎爺是什麼?看都沒看過!
原來虎爺多半是閩南人的廟宇在供奉,客家人的廟幾乎沒有(當然也有少數例外),難怪長年住在客家庄的我不認識。
身為半個客家人,老實說覺得超不甘心的,為什麼客家人沒有可愛又帥氣的動物神?
認真追究下來,終於找到可以大書特書的題材,傳說中風水龍脈的擬神化「土地龍神」,這是客家文化裡最接近動物的神明。
於是乎,土地龍神在臺灣建立組織,抵禦外敵並守護自己的子民,這個核心概念逐漸成形。

後來去製作一款科幻主題的文字冒險遊戲,整個寫作計畫也就擱置下來,直到2018年才正式重啟。
重啟故事的契機,是我辭去前公司的業務工作,花了差不多一年在家懷疑人生,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,努力振作起來想做點什麼。
2018年,偶然看到一間電影公司開辦編劇班,想說投稿臺灣在地題材的故事,應該比較容易受到評審青睞,後來報名成功就去上課了。
當時投稿的故事大綱,編劇課老師給了一些有趣的思考方向,加上我選擇的是電視劇本組,在交流過程聽到不少業界甘苦談。
整體來說,編劇班是個不錯的經驗,從離職後的茫然狀態中恢復不少。

2019年,留守番跟奇異果兩間出版社,聯合舉辦第一屆哈臺味徵文,評估覺得《皓月奇譚》滿適合參賽,卯起來把故事完稿寄出。
這段經歷要說愉快當然是有,人生首次參加正式徵文比賽能入圍,小說本體有幸讓《通靈少女》的編劇過目,其實滿開心的。(羞)
然而《皓月奇譚》並未通過決選,給自信帶來不小的打擊,報名2020年的POPO華文創作大賞又落選,陸續投給出版社也都石沉大海。
2020年底報名了第二屆哈臺味,這次寫了BL小說去投稿留守番,不僅落選了甚至連入圍都沒有;報名2021年的POPO華文創作大賞落選,同年報名的林榮三文學獎也沒入圍。
經過連番折騰,加上打磨劇情的過程令人挫折,一度沒辦法好好面對《皓月奇譚》,光是想到就覺得難受……
當然這不是誰的錯,投稿徵文比賽就可能面對這種狀況,也許還有人比我被退稿更多次。

當人在投稿時挫敗,究竟要轉換跑道寫別的故事?還是把同一篇小說修得更好?因為對於東番異聞錄系列的執著,我的選擇是後者。
這樣一路走來,要說為哪個故事花了最多力氣,在寫作過程中又牽扯到最多人,毫無疑問就是《皓月奇譚》。
整個創作過程,首先是跟親友討論構想,在大綱階段讓編劇課老師看過,又拉著朋友去南港和劍潭實地取材。
投稿前麻煩親友幫忙校稿、試閱給建議,投稿後讓出版社編輯跟評審看過,第二次參賽又請我家夫人協助校稿,我姊光是《皓月奇譚》本篇就至少看了四次以上。
更不用說我自己,花費如此多時間心力,這樣都沒有寫出來太說不過去了!決定自費印書後,也請朋友繪製封面、角色全身圖跟排版,真的很謝謝所有提供協助的人。

從定位來說,《皓月奇譚》是東番異聞錄的起點,考慮這個系列另有後續安排,無論如何都必須回來面對並處理它,這是2022年版的修文契機。
接著就是來公開黑歷史,第一部「魔神仔與林中少女」怎麼從最初的版本,變成現在這個樣子。
 



初版大綱

《皓月》故事大綱
擁有超能力的男主角,蛇人「方仁昊」意外搶了女巫「梁筱郁」的獵物,導致人家任務失敗,隔天發現他們就讀同間大學的不同科系。
筱郁實為擁有巫術能力,接委託維生的現代女巫,仁昊對這樣的她頗感興趣,無奈得罪了對方而無法有進一步發展,直到某天仁昊得知山中連續有動物離奇死亡,前往調查的時候兩人再次偶遇。
調查過程中,仁昊救了被攻擊的筱郁,兩人在一處山洞過夜談心,得知彼此奮鬥的原因跟苦衷;隨後跟妖怪打了一架,得知事件真相是個吸血鬼躲在山中,靠著攻擊動物為食。
仁昊交代吸血鬼必須登記立案,因為他們家是統治臺灣妖怪的地下組織,成功解決了這次事件,跟筱郁告白被拒但成為合作夥伴的關係。

初版故事大綱,乍看已經有故事的雛型吧?至於這一版的問題,簡單列舉如下:
1.吸血鬼不是本土題材;
2.地下組織的設定尚未完善。

第二版大綱針對這兩點修改,變成了下面那樣。
 



二版大綱

《蛇戀》故事大綱
擁有超能力的男主角,蛇人「方仁昊」家裡經營禮儀公司,用來掩飾他們的真實身分,也因為百步蛇族統治全臺灣的妖怪,需要一個專門用來收屍的機構。
某次仁昊意外搶了女巫「梁筱郁」的獵物,導致人家任務失敗,隔天發現他們就讀同間大學的不同科系。筱郁實為擁有巫術能力,接委託維生的現代女巫,仁昊對這樣的她頗感興趣,無奈得罪了對方而無法有進一步發展,直到某天仁昊得知山中發生失蹤事件,前往調查的時候兩人再次偶遇。
調查過程中,仁昊救了被攻擊的筱郁,兩人在一處山洞過夜談心,得知彼此奮鬥的原因跟苦衷;隨後得知失蹤事件是魔神仔引發,主因是祂愛上住在附近的少女「小茜」,不料小茜上山時撞見盜伐林木的山老鼠並遭到攻擊,魔神仔於是打倒那些山老鼠,又為了保護小茜而將她擄走。
得知魔神仔的苦衷,筱郁勸祂釋放小茜,因為人類終究無法在山裡面生活,小茜也只是魔神仔牽走的受害者。後來仁昊動用關係,教訓那些仗著靠山盜伐的山老鼠,成功解決了這次事件,跟筱郁告白被拒但成為合作夥伴的關係。
數年之後,小茜路過自己曾經失蹤的地方,隱約想起山中回憶,甚至聽到呼喚她的神祕聲音,想要回應那個溫柔的召喚。

二版故事大綱,真正的魔神仔終於出來了。
設定魔神仔愛上人類女性,源自PTT飄版的一篇文章,有人跟著飄浮的豬肉,找到一名失蹤小女孩,該文作者懷疑魔神仔是對她有好感,才會把小女孩照顧得好好的,甚至還把人家養胖了。
這個版本沒什麼嚴重的毛病,唯一的問題是山老鼠議題,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處理,加上後來去製作遊戲了,於是擱置設定到投稿編劇班,重新擬定故事大綱為止。
 



三版大綱

《東番異聞錄》故事大綱
1980年代,擁有異能的男主角,百步蛇異種人「李仁皓」家裡經營禮儀公司,用來掩飾他們的真實身分,也因為百步蛇族是臺灣的守護者,需要一個戰鬥後用來收屍的機構。
來到臺北,在工廠當女工的原住民女巫「江曉郁」受到小狗靈魂請託,阻止仁皓殺害一隻變成惡靈的母狗,兩人因此結下樑子。
仁皓的弟弟「李佑臣」,跟喜愛布袋戲的國小同學「黃志豪」是好友,未料志豪從國中開始逃學,讓他非常擔心……佑臣偶然得知,跟志豪相依為命的姊姊在山上失蹤,拜託自己的大哥幫忙找人;另一方面,志豪的父母打電話委託曉郁,請她找尋下落不明的女兒。
仁皓跟曉郁在山上偶遇,被攻擊因而掉落懸崖,在洞窟過夜談心後化敵為友,並且發現志豪的姊姊是被拐去當雛妓,暗戀她的魔神仔發現此事才將她帶去藏起來;得知魔神仔的苦衷,曉郁阻止仁皓攻擊,並且勸祂釋放黃家姊姊,因為人類終究無法在山裡面生活,她也只是魔神仔牽走的受害者。
成功救到黃家姊姊,曉郁跟仁皓得知她為了改善家計,而且是父母為了讓志豪可以求學,才會要求女兒去賣身,得知真相的志豪為此逃學。最後志豪選擇休學,跟姊姊一起努力工作,雖然辛苦但不至於分離;雖然不能聚在一起討論布袋戲了,志豪跟佑臣約好,他們總有一天會再次重逢。
數年之後,黃家姊姊路過自己曾經失蹤的地方,隱約想起山中回憶,甚至聽到呼喚她的神祕聲音,想要回應那個溫柔的召喚。

三版故事大綱,開場的獵物改成幫助狗靈,是基於「先讓英雄救貓咪」的編劇理論,讓人第一時間知道曉郁很善良。
多出佑臣跟志豪的友誼線,主要是強化角色之間的關係性,也讓乍看很冷血的仁皓,表現出他護短且重視家人的一面。
雛妓是存在於早期臺灣的黑歷史,源於以前看了《乞丐囝仔》提到作者的姊姊被送去賣身,對老一輩重男輕女的觀念感到衝擊,試圖彌補現實的遺憾而寫進故事裡。
雖然沒有列在上面大綱,「陸哲史」跟「曾玉琴」都是這一版追加的新角色:哲史是跟別的故事連動的人物,玉琴則是曉郁離開故鄉的動機,目的是讓角色過去變得完整,呼應朋友失蹤的主題,也為第二部的劇情鋪路。

那麼,第三版大綱試圖豐富劇情,因而遭遇的各種問題,列舉如下:
1.佑臣跟志豪是朋友,失蹤的卻是志豪的姊姊,劇情怎麼寫都不順;
2.魔神仔只有在最後出現,跟整個故事有點脫節;
3.雛妓議題相當嚴肅且不易處理,有點擔心「不想讓家人去當妓女」這個寫作方向,會不會讓人覺得是歧視,或者汙名化性工作者?
4.布袋戲是1970年代流行,跟故事的時代背景對不上。

這個版本的寫作時間是2018年,同時也是為了應徵編劇班,針對本土題材作各種強化的結果。
然而,研究考據不足是創作時的硬傷,也只能用多聽多看、多累積素材的方式去補強,或者轉換寫作方向。
順說這時候的曉郁姓江,是因為她父親設定為江瀚森(同系列小說的登場人物),後來改設定又考慮到東「番」異聞錄,參考了臺灣原住民常見姓氏,才改成姓「潘」。
 



四版大綱

《皓月奇譚》故事大綱
1987年,擁有異能的男主角,百步蛇異種人「李仁皓」家裡經營禮儀公司,用來掩飾背後的地下組織「龍西堂」,也因為百步蛇族是臺灣龍脈的守護者,需要一個戰鬥後用來收屍的機構。
擁有陰陽眼卻不會使用巫術,目前在髮廊擔任助理的女巫「潘曉郁」受到小狗靈魂請託,阻止仁皓殺害一隻變成惡靈的母狗,兩人因此結下樑子。
仁皓拾獲曉郁遺失的玉墜,兩人以此為契機化敵為友,但曉郁發現仁皓不分青紅皂白,動手殺害敵對組織「南嬴幫」的間諜「石定宇」,對此感到憤怒又跟他拉開距離。
仁皓的弟弟「李佑臣」遭到學校同學霸凌,跟同樣離群索居的「吳家緯」變成朋友,成為《楚留香》小說的忠實讀者;後來家緯逃學在街上遊蕩,佑臣目睹他亂跑到山邊失蹤,急忙尋求自家大哥的幫助。
仁皓表面上拒絕幫忙,實際上心軟前去南港調查,遇見同樣來找人的曉郁,原來是佑臣以為大哥不想管事,連絡了偶然在街上認識的曉郁,請她幫忙找朋友。關於如何處置魔神仔,兩人意見分歧之時,南嬴幫的戰士「高黛兒」前來尋仇,陷入苦戰的仁皓先跟曉郁和好,才發揮真正的力量打敗敵人,未料魔神仔趁隙抓走曉郁。
魔神仔假扮成曉郁的童年玩伴「曾玉琴」,結果被識破真相,拆穿魔神仔就是家緯,讓祂必須交出誘拐上山的少女「吳家芊」。
最後仁皓跟黛兒達成暫時性和解,曉郁也真正理解仁皓也有善良的一面,兩人互有好感但只有仁皓單方面表白,曉郁心裡仍然牽掛失蹤好友於是沒有答應。
多年之後,家芊的至親全部過世了,隻身一人的她感到孤單,前往南港山上跟以前假扮成弟弟,同樣寂寞的魔神仔相會。

四版大綱,標題跟劇情幾乎定案了,改成《皓月奇譚》一來是回歸初心,皓月的皓代表男主角;二來是東番異聞錄不像作品名,於是變成系列小說的代稱。
這一版最重大的變更,是把佑臣的朋友跟魔神仔,兩個結合成同一人物;朋友即魔神仔的設定,本身是劇情爆點,也可以合理化家緯失蹤的原因,祂本來就是山上的妖怪,況且無血緣姊弟CP也滿香的對吧?(喂)
另外是戰鬥的部分,為了讓龍西堂守護臺灣龍脈,這個形象變得更加具體,於是多出南嬴幫作為敵對組織登場,新角色「高黛兒」、「石定宇」的劇情線也在呼應「孤高之人」跟「理解者」,「魔神仔」與「林中少女」的主題。

剩下人物形象以及劇情細節的問題,列舉如下:
1.由於龍西堂的基本形象,已經從客家人改成外省人,導致「自古以來守護臺灣」的設定,讓人寫得很心不甘情不願。
2.充滿正義感的曉郁,對比刀子嘴豆腐心的仁皓,反而顯得不近人情又任性,單方面強迫人接受她的價值觀。
3.仁皓跟曉郁互動的表現,則讓人覺得他心機太重,導致男女主角相處的過程難以說服讀者,也無法理解曉郁怎麼會喜歡上這種人?
4.魔神仔的動機太複雜,不但需要大量篇幅的解說,最後誘拐曉郁的橋段也有點不合理,已經回到山上又暗戀家芊的祂,為什麼還要誘拐別人?而且再次誘拐家芊的劇情容易讓人混淆,最後刪去。

其他還有諸如視點頻繁切換,讓劇情不連貫以至於閱讀不易;仁皓家裡設定是禮儀公司,卻沒有臺灣喪葬文化的相關描寫;故事設定在1980年代的臺北以及南港一帶,然而小說沒有表現出時代該有的樣子……這些是第一屆哈臺味的評審們,他們針對小說初稿給的評語。

2020年跟2022年版的小說,針對上面列舉的問題,盡可能做出修改與調整,比如改成用章節區分角色視點。
其他諸如想家運動,評估這段歷史能夠呼應曉郁離鄉背井,以及1987年恰好是解嚴開放,看似充滿希望要迎向未來的分水嶺,於是加入主線劇情……某種程度上,這是作為諷刺對比,當年臺灣也曾經相信過中國,相信理解與合作會帶來彼此的榮景,可惜現實並沒有這樣發展。
另外是作為設定上的解套,也配合同系列小說《鏡華緣~麗島妖異野史~》的結局,將「百步蛇族」跟「土地龍神」區分開來,合理化守護臺灣龍脈這個設定。
試圖讓曉郁變得可愛一點,減少她責備仁皓的橋段,仁皓則是強化嘴硬心軟的個性;魔神仔誘拐曉郁的動機,也基於《水月抄~港都神靈見聞~》出現的巫人族設定,意外變得很合理。
不只自己的功力,緩緩隨著累積作品的過程提升,就連本來無法完善的設定,竟然是後來才寫的小說將它補充完整,對我來說是個奇妙的經驗。
 



開坑的初衷在一開始也說了,就是我想寫「妖怪打架的本土奇幻故事」。
儘管不到全宇宙都來幫忙的層級,從當初找不到相關資源,到現在臺灣妖怪儼然成為顯學,不愁沒題材只怕寫不完,頗有天助我也的感覺。
有兩個方向可以解釋這種現象,一是冥冥之中有什麼看不到的力量,基於不可言說的目的幫助人類;
二是當人專心在某個領域,勢必隨著鑽研的時間越久,越容易挖掘本來沒發現的資源,得以運用在自己的事業當中。

比如《皓月奇譚》選擇龍脈為題材,主要是因為土地龍神跟風水有關,當我開始調查臺灣龍脈之後,才發現南港公園據說有龍穴,因而將決戰的舞臺放到南港。
進一步搜尋的結果,南港確實有魔神仔出沒,老人在山中失蹤又回來的新聞;去當地取材的時候,也真的遇到一位親切的年長女性,跟我介紹當地祭拜山神的習俗。
試圖讓風物描寫更貼近現實,抽空去了趟南港山神廟,不得不說爬山真的很累……
不過,寫作到尾聲並為故事劃下句點,再回顧過去歷經的所有一切,應該都是有意義的──至少,我想要這麼相信。

這篇歷程紀錄,對於創作領域的同路人而言,不敢說它有什麼建設性,甚至我的經驗也不見得有參考價值,就是自己的一些感觸。
不過,忍受寫作的孤獨與痛苦,以及在任何領域想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執念,絕對是值得稱許的;無法堅持下來也沒關係,一定是有什麼不得不放棄,必須跟現實妥協的因素吧。
努力在當下可能毫無回報,甚至出現意想不到的挫折,但如果有一天能帶著笑容,回憶這些過往就好了,我是這樣期許自己。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,休閒娛樂的方式有很多種,能夠在茫茫文字海中相遇,著實是難能可貴的事情。
撇掉參加比賽的得失心不說,從中獲得的經驗跟交流,應該是名次之外更值得把握的。
緣分是一種奇妙的東西,好幾次我覺得寫出來的作品沒人看,突然就會出現停下腳步欣賞的朋友,或者因緣際會得知,自己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勁。

奇蹟並非每次都會發生,不過堅持走在同一條路上,還是有機會在生命最黯淡的時刻,被過往牽絆或者同路人拉那麼一把。
總結成一句話就是:珍惜那些改變自己,把人從谷底拉起來的契機,以及在低潮時陪伴身邊,不離不棄的親朋好友。
這也是《皓月奇譚》想表達的主題之一,還沒看過不妨現在就去看看小說喔<3

汜羽荃 2022.2.18

arrow
arrow

    汜羽荃(打麵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